作者: 姜培軍;郭衛東 來源: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 2024-10-15 09:02
□記者 姜培軍 郭衛東
個大、肉肥、膏黃!說到秋天的味道,一定少不了螃蟹的鮮美。黃河故道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河網縱橫交錯,自然景觀獨特。近年來,這里發展了以魚、蝦、蟹等為代表的水產養殖業。連日來,螃蟹陸續成熟“上岸”,爬向千家萬戶的餐桌。記者近日走進曹縣魏灣鎮萬畝荷塘漁業示范園區,與廣大水產養殖戶一起“蟹”秋天味道。
秋天的第一口“限定美味”
秋風起,蟹腳癢。說起螃蟹,菏澤人大多會聯想到沿海城市的特產,然而,在遠離大海的黃河故道,也有了螃蟹的“新家”。連日來,曹縣魏灣鎮的螃蟹養殖戶們迎來了豐收季,個大、肉肥、膏黃的螃蟹開始搶“鮮”上市,成為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珍饈。
“起籠嘍!”10月13日,在曹縣魏灣鎮萬畝荷塘漁業示范園區,伴隨著一聲吆喝,養殖戶擼起袖子下塘回收地籠。看著一只只青背、白肚、黃毛、金爪的螃蟹“張牙舞爪”地上岸,養殖戶們的臉上露出了豐收的喜悅。養殖戶王付花將上岸后的螃蟹分揀、稱重、捆扎、裝箱、銷售,忙得不亦樂乎。
滾滾黃河水,給了曹縣魏灣鎮萬畝荷塘漁業示范園區人民最珍貴的自然饋贈。從起捕到裝箱,這些活蹦亂跳的螃蟹很快將爬上食蟹愛好者的餐桌。采訪時,記者注意到王付花的一些老客戶正在蟹塘旁親自挑選,迫不及待想要嘗嘗這秋天的第一口“限定美味”。
51歲的王付花于2015年在曹縣魏灣鎮承包土地,挖池塘,成立曹縣云河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起中華絨螯蟹、南美白對蝦和四大淡水魚等水產品。
“我們的螃蟹一般在清明節前放苗、秋天收獲,目前正值捕撈螃蟹的黃金季節。”王付花說。下籠、起籠、捆扎、裝箱、發貨,連日來,這樣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螃蟹養殖過程需要七八個月,而出貨銷售時間將持續兩三個月。“收成好的時候,出貨時間可以持續到明年二月份。”王付花的合伙人李萬虎介紹。
“四兩半、五兩、六兩半……”李萬虎一邊稱重,一邊測算產量。據其介紹,當天捕撈的螃蟹,最大的一只達到了八兩半。“我們今天捕撈的螃蟹個大殼薄,‘通貨’出塘價每斤35元左右。”王付花介紹,除了供應本地市場,這些螃蟹將銷往周邊地區。她口中的專業術語“通貨”是指,不論螃蟹大小規格、按網稱重計價的交易方式,可以為交易雙方節省不少時間。
“我們通常在前一天晚上下地籠,第二天一早起籠收網,然后賣給經銷商。”王付花介紹,“每天五六點鐘,這些螃蟹將出現在菏澤及周邊地區的海鮮早市上。”
蝦蟹混養 一塘“雙收”
“你看到那根電線桿嗎,往北屬于山東,往南屬于河南。”王付花介紹,她的蟹塘位于一個一腳跨兩省的地方,與河南省民權縣交界。
曹縣魏灣鎮萬畝荷塘漁業示范園區內河網縱橫交錯,優越的濕地環境特別適合魚、蝦、蟹等水生動物生長。王付花的蟹塘靠近閆潭引黃干線,水源清潔、充足且無污染。他們在池塘中種植多種水草,適量投放小魚、螺螄,構建適合螃蟹和對蝦生長的生態環境,采取蝦蟹混養的養殖模式。
“2011年,我來到曹縣魏灣鎮,發現這里的水質、土質非常適合水產養殖,于是搞起了淡水養殖。”李萬虎回憶。李萬虎來自江蘇省宿遷市,20世紀80年代畢業于江蘇南京一家水產學校,畢業后作為技術員在江蘇連云港市從事水產養殖,后來在菏澤從事水產生意。作為“科班出身”的技術員,他在海水蟹苗淡水養殖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曹縣魏灣鎮萬畝荷塘漁業示范園區生物多樣性豐富,自然景觀獨特,發展水產品生態養殖是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和漁區富裕的重要抓手。記者采訪當天,曹縣水產服務中心副主任萬民帶領技術人員趙威、楊碩到這里調研并進行技術指導。河蟹和對蝦在生態習性上有一定的互補性。河蟹主要在底層活動,對蝦則在中上層活動,混養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水層的資源,減少飼料浪費和水體污染。同時,河蟹和對蝦的食性也有所不同,可以互相利用對方的殘餌和排泄物,降低養殖成本。
一只螃蟹的成長故事
“春天撒苗、夏天飼養、秋天收獲,從一粒黃豆大小的蟹苗到個大膏肥的成品蟹,養殖過程需要七八個月。”李萬虎介紹。當鮮美的螃蟹爬上餐桌,人們享用美味時,這種幸福感的背后卻是養蟹人的辛勤汗水。
李萬虎介紹,從每年清明節前撒苗到10月份開始收獲,大半年的時間里,一點都不敢粗心大意。“水深達標嗎?水溫合適嗎?塘里缺氧嗎?”他每天帶著這樣的問題,圍著蟹塘不停地轉,再靠近塘沿仔細查看螃蟹生長情況,看到沒有意外情況后才放心。“幼小的蟹苗,像黃豆粒大小,春天撒進蟹塘,必須精心照料才能成長。今年夏天氣溫高、雨水大,我們有時候整夜不敢合眼,生怕螃蟹中暑缺氧。”李萬虎說。
每年春天放苗后,王付花、李萬虎每天除了密切關注水溫水質,還非常注意對飼料的配制。“我們的飼料采用獨特配方,非常適合魚、蝦、蟹等水生動物生長,所以螃蟹肉質非常飽滿,口感還更加鮮美。”李萬虎說。
今年夏天,菏澤降雨量大、氣溫高,造成螃蟹產量明顯低于去年,價格也顯著增高。“今年每斤螃蟹比去年平均高七八塊錢。”王付花介紹。再過一段時間,北風起,氣溫降低,螃蟹將成群結隊上岸。“螃蟹進入成熟期,身上發癢,要到岸邊曬太陽。”李萬虎說,為了防止螃蟹逃跑,他們買來編織網。“這些網要繞著蟹塘圍一圈,這樣才能保證螃蟹不逃跑。”李萬虎說。采訪中,他的妻子已經悄悄地在蟹塘周圍掛網了。
生態發展拓寬致富路
“你看這只蟹,紅里透著黃,吃起來是人間美味。”從鍋里撈起一只剛煮熟的螃蟹,李萬虎說。只見他一手抓住蟹體,一手把住蟹臍,“咔嚓”一聲掰開,油滋滋、閃閃亮的蟹黃,便呈現在了記者眼前。流金般的蟹黃、凝脂似的蟹膏,又大又肥。一只螃蟹,豐富了黃河故道的生物多樣性,引領著庫區農民增收致富。
“曹縣魏灣鎮萬畝荷塘漁業示范園區以藕稻漁綜合種養為主,有精養標準化池塘2500畝、藕稻漁綜合種養4000畝、大水面生態養殖3200畝,主要飼養黃河鯉魚、草魚、中華絨螯蟹、克氏原螯蝦、南美白對蝦等。”萬民介紹,“近年來曹縣水產中心聯合山東省農科院開展藕漁綜合種養示范與推廣,主要種養模式有藕鰍、藕蝦、藕蟹、蟹稻,實施效果良好,效益顯著,實現了種植與養殖的雙贏,經測產,畝產綜合效益比單一種植提高2000元以上。稻蟹共生,開創了農業種養殖新模式。”
作為我市的漁業大縣,曹縣目前漁業養殖面積達3.7萬畝,水產品總產量1.7萬噸,漁業總產值3.7億元。水產養殖區域大多分布在黃河故道沿線鄉鎮,主要養殖鯉魚、草魚、鰱鳙魚、泥鰍、錦鯉等,名特優品種有克氏原螯蝦、南美白對蝦、中華絨螯蟹、斑點叉尾鮰、大口黑鱸、黃顙等,發展名特優養殖面積1萬余畝。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搶抓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不斷擦亮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底色。在今年上半年舉行的菏澤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我市聚焦生態保護修復、污染綜合治理、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領域,策劃論證實施了一批重點項目。2023年,49個黃河戰略重點項目扎實推進;今年又實施了33個黃河戰略重點項目,其中有26個被列入省黃河戰略重點項目庫,居全省第2位。